麵粉按蛋白質含量的多少,可以分為高筋粉、中筋粉和低筋粉。
高筋粉適合做麵包、包餃子。
高筋粉蛋白質含量平均為13.5%左右,顏色較深,麵筋含量最高,本身較有活性且光滑,手抓不易成團狀,比較適合用來做麵包、千層餅、油條、鬆餅(千層酥)、泡芙以及部分酥皮類起酥點心,比如丹麥酥。水果蛋糕有時會用高筋粉。
中筋粉適合做饅頭、麵條。
一般普通的麵粉都屬於中筋粉,蛋白質的含量在11%左右,一般中式點心都會用到,比如包子、饅頭、麵條等。
富強粉多屬於中筋粉,適合做包子、餡餅之類的麵食。全麥麵粉也屬於中筋粉的一種,一般的雪花粉和麥芯粉也屬於中筋粉。
低筋粉顏色較白,蛋白質含量較低,平均在8.5%左右,麩質也較少,比較適合用來做蛋糕、鬆糕、餅乾、蛋撻皮等。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小麥磨成麵粉的過程就會有營養成分的損失。通常,麵粉越細膩越白,營養成分損失越多,含礦物質和蛋白質越少。
我們在食用麵粉類食物時,要注意粗細搭配,比如做餃子皮時,面皮可由麵粉、蕎麥麵、玉米麵按照2:1:1的比例揉合而成,在白面的基礎上增加了膳食纖維,粗細搭配更健康。
製作麵食的方法很多,蒸、煮、炸、烤等。其中用蒸、煮的方法烹調,營養物質損失較小,而製作油炸食品時,營養成分損失會很大,維生素B幾乎全部損失掉了。這也是為什麼不建議吃油炸食品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