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並不把它看成一種疾病,而是覺得上了年紀,有骨質疏鬆再正常不過了,沒什麼大不了!
所以骨鬆就像春風潛入夜一樣,靜悄悄地來到了身邊,悄無聲息得讓人們完全感知不到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開始出現全身關節疼痛,甚至有一天輕輕一碰就骨折了。這時,才恍然大悟,都是骨鬆惹的禍!
讓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它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以骨量減少、骨密度和骨質量下降,骨的微結構破壞,從而造成骨脆性增加為病理基礎的全身性骨病,因其骨脆性增加,故易發生骨折。
骨松分兩大類,原發性和繼發性;大多數的骨鬆都是原發性的,主要包括女性絕經後的骨鬆、老年性骨鬆和特發性骨鬆(多見於青少年,可能與青春發育期鈣補充不足有關)。
繼發性骨鬆一般繼發於某些疾病,如各種影響骨代謝的內分泌疾病(如甲狀旁腺疾病、甲狀腺疾病、腎上腺疾病等),風濕免疫性疾病、多發性骨髓瘤以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有些藥物也可引起骨鬆,最常見的就是長期大量的使用糖皮質激素。
這樣看來,其實骨鬆並不只發生於老年人,它的發病年齡跨度很大,可涉及各個年齡段,男女老少都有可能罹患
如何早期防範,以盡可能的避免它引起的最壞的結局,提高生活質量呢?
早期防範至關重要,需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識,防範於未然才是對疾病足夠認識的表現。
在生長發育黃金期及妊娠期、哺乳期均應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四十歲以後的人群均應開始預防性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絕經後的女性及老年人更應了解補鈣的重要性。
首先應調整生活方式,注意飲食習慣:生活需規律,避免熬夜,戒菸限酒,適當進行體育鍛煉和戶外運動;避免攝入大量碳酸飲料、甜食,每日需有奶製品的攝入;補充鈣劑和維生素D。
以上骨質疏鬆治療的基石。
1)既往發生過某些部位的脆性骨折史(尤其是髖關節處、椎體處骨折史);
2)雙能X線骨密度測定提示T值<=-2.5;
3)骨量減少的人群(T值在-1.0~-2.5之間),但已出現過脆性骨折病史。
骨吸收抑製劑:
1)雙磷酸鹽:目前使用最廣泛的,代表藥物為唑來膦酸、阿崙膦酸鈉、利塞磷酸鈉等;
2)降鈣素:代表藥物為鮭魚降鈣素和鰻魚降鈣素;
3)RANKL抑製劑:代表藥物為地舒單抗;
4)雌、孕激素;
5)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劑(SERMs):代表藥物為雷洛昔芬。
骨形成促進劑:
甲狀旁腺素類似物:當前唯一一種促進骨形成的藥物,代表藥物為特立帕肽;
其他機制的藥物:
1)活性維生素D;2)鍶鹽;3)維生素K類
首先可以選擇治療譜相對比較寬泛的藥物,如雙磷酸鹽類;也就是說對於絕經後骨鬆和老年性骨鬆或者一些繼發性骨鬆等,都可以首選這類藥物。
對於高骨折風險的人群,可選用阿崙膦酸鈉、利塞磷酸鈉、唑來膦酸鈉;若為高骨折風險的絕經後婦女可予以地舒單抗。
對於極高骨折風險的人群(多發的骨折、新發的骨折、T值<-3.0等),可以予以注射類製劑,如唑來膦酸鈉等;其中絕經後女性可予以地舒單抗或者口服雌激素受體激動劑(雷洛昔芬);伴有明顯骨痛的患者可予以降鈣素肌注。
骨質疏鬆症,發病隱匿,起病緩慢,它在不知不覺中潛入,若我們再不重視這個疾病,待到導致了嚴重的骨折,便會大大地降低人們的生活質量。
應在相應的人群中進行知識的普及,盡量防範於未然,對於已經存在骨鬆的人群,要正確選擇適合的藥物,長期堅持,以減少發生骨折或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


沈晓华
蘇州市第九人民醫院
內分泌科 副主任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