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超聲、CT、核磁共振等現代影像檢查的普及“囊腫”這一名詞越來越多地進入百姓的生活,比如肝囊腫、腎囊腫、卵巢囊腫等等。
絕大多數人本身並沒有什麼症狀,但檢查報告中,出現囊腫二字難以會生出許多疑惑:囊腫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會長?有沒有危害?要不要處理?本文簡單科普一下“囊腫”是怎麼一回事
👉什麼是囊腫👈

👉囊腫常見的部位👈
👉有什麼危害嗎👈
👉什麼情況要處理👈
以最常見的肝囊腫為例:較大的肝囊腫可能表造成肝內大血管、膽管的壓迫或引起症狀,這時就需要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由肝膽外科醫生評判病情,並提出治療計劃。對於位於肝臟表面的大於5cm的肝囊腫,容易因衝撞或受傷導致破裂,需要處理。對於小於5cm的肝表面囊腫,若沒有對周圍臟器造成壓迫症狀,可以觀察,若出現壓迫症狀,如上腹飽脹、疼痛等,根據具體情況決定是否治療。
2、懷疑惡性可能
影響學檢查懷疑是“囊性”的腫瘤,較少發生囊腫的部位出現了囊腫或者那個部位的腫瘤通常是囊性的,就需要更注意一些,比如“胰腺囊腫”,因為超聲下看到的它從完全的良性病變、到惡性的囊腺癌都有可能,此時需要找專科醫生進一步評估。
3、心理負擔太大的囊腫
有的人心理負擔大,發現身體裡有個囊腫,於是心理總是有個疙瘩,聽說穿刺使能囊泡消失或縮小,非要穿刺掉才安心,這種情況下,也可以穿刺,但治療的更多是“心病”。
一般人的囊腫都是單發的,或者散在的幾個,而成千上百的“多囊腎”或“多囊肝”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這種情況下,囊腫危害就挺大,正常的肝組織和腎組織被擠壓掉,導致肝腎功能受損尤其是腎功能損害更為多見,因多囊腎而發生尿毒症的患者也有不少。“多囊腎”或“多囊肝”穿刺引流可以達到緩解,但不能達到徹底治愈,通常需要肝移植或腎移植才能解決問題。
身體裡的囊腫是怎麼回事?– —–2022|0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