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一詞起源於拉丁文,意為轉動,可以是旋轉、翻滾、搖擺、傾倒感、浮沉感和顛簸感等。
眩暈症是一種自身或外界物體的運動性幻覺,是對自身平衡覺和空間位象的自我感知錯誤,表現為感受自身或外界物體的運動性幻覺,如旋轉升降和傾斜等,大約30%的人都有過眩暈的體驗。
引起眩暈的原因有很多。按照病變的性質可分為“假性眩暈”和“真性眩暈”兩大類,按照病變的部位可分為周圍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兩大類。
真性眩暈呈陣發性的外物或本身的旋轉、傾倒感、墮落感,症狀重,多伴有明顯的噁心、嘔吐等植物神經症狀,持續時間短,數十秒至數小時,很少有超過數天或數週者,多見於前庭外周性病變。
假性眩暈為外物或自身的搖晃不穩感,或左右或前後晃動,注視活動物體時或嘈雜環境下加重。症狀較輕,伴發植物神經症狀不明顯,持續時間較長,可達數月之久,多見於腦部和眼部等疾患。
周圍性眩暈是指內耳迷路或前庭神經的病變導致的眩暈症,佔眩暈症的70%以上。此類眩暈多與耳鼻喉科的疾病相關,常見的有耳石症、美尼爾病、迷路炎、藥物性眩暈等。
中樞性眩暈是指腦幹、小腦、大腦及脊髓病變引起的眩暈,多與神經科疾病相關,常見的有後循環缺血、腦出血、顱內腫瘤、顱內感染、多發性硬化、眩暈性癲癇及外傷性眩暈等。
這類患者除了眩暈外,還可伴有視物成雙或模糊、共濟失調、肢體無力和麻木、言語不清、意識喪失等症狀。
眩暈症除分清原因使用藥物進行對症治療外,還應注意平時的飲食調理,可以有效預防眩暈症的發生,並減輕眩暈症狀。下面介紹幾種食療方法。
原 料 ● ● 石菖蒲45克(研末),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 法 ● ● 先將粳米、冰糖放鍋內同煮,待粥稠前調入石菖蒲末後即可服用。 功 效 ● ● 和中開胃、化痰,可用於痰濕中阻型眩暈。
原 料 ● ● 銀耳8克,鮮桑葉5片,大棗12枚,粳米50克。
做 法 ● ● 上品共放鍋內加水適量大火煮開,轉文火慢慢熬至粥熟即可。 功 效 ● ● 清肝明目、潤肺。適合肝火盛引起的眩暈。
原 料 ● ● 炙天麻6克,雞1只。 做 法 ● ● 雞去毛及內臟後洗淨,天麻泡軟後切成片。將天麻片放入雞肚內再放砂鍋中加水,以水漫過雞為準。大火燒開,轉文火燉煮,待雞肉熟爛後,分次食用,吃肉喝湯。 功 效 ● ● 補益氣血,滋陰化痰。用於氣血兩虛所引起的眩暈。
原 料 ● ● 菊花10克(另包),粳米50克,冰糖適量。
做 法 ● ● 粳米、菊花共放鍋內加適量水煮至成粥時,放入冰糖再煮至粥稠後即可。 功 效 ● ● 清肝明目,疏風散熱。適用於肝陽上亢所致的頭暈目眩。
原 料 ● ● 獨活30克,雞蛋6只。 做 法 ● ● 共放鍋內加適量水煎煮,待蛋熟後將蛋撈起去蛋殼後再煮15分鐘,使藥液充分滲入蛋內,去湯與藥渣,單吃雞蛋,每日1次,每次吃2只。3日為一療程,連服2~3個療程。 功 效 ● ● 本方特別適用於美尼爾氏病眩暈。
原 料 ● ● 當歸9克,川芎5克,雞蛋2枚。
做 法 ● ● 當歸、川芎洗淨,與雞蛋共放砂鍋內加水煮,水開後3分鐘,撈出雞蛋將蛋殼敲碎再放入鍋內煮20分鐘,喝湯吃蛋,每日1次。 功 效 ● ● 活血行氣。適合氣滯血瘀型眩暈。
原 料 ● ● 羊腦1副,枸杞子30克,調味品適量。 做 法 ● ● 枸杞子洗淨泡軟,與羊腦共放砂鍋內燉湯,加調味品服用。 功 效 ● ● 補養肝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虛所致的眩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