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並不是只有不睡覺才能擁有好頭型。哪怕剛出生幾個月頭睡扁、睡歪了,後面也還是有機會變圓的。睡覺對頭型的影響並不絕對。
孩子1歲內睡偏了頭
仍有希望圓回來
1歲以前,寶寶的顱骨骨縫尚未完全融合,顱骨相對比較柔軟,有相當的可塑性。
如果寶寶習慣偏向一側睡覺,顱骨原本的形態容易逐漸受壓變形,造成寶寶偏頭。
少數特別嚴重的病例,除了頭不圓,還可能出現眼睛、耳朵看起來不對稱的情況。
小寶睡偏了頭,其實真的不用太憂心TA未來的頭型。
1歲以前,嬰兒的頭型容易變形,但同時也不容易定形。若是偏頭不是很嚴重,隨著寶寶的發育,開始翻身、坐、走,大多會在6月齡左右得到明顯改善,2歲左右消退,或者達到肉眼難以察覺的程度。
在此之前,家長可以通過一些自然康復的方式來幫助矯正,例如,在大人的看護下,寶寶醒著時可以讓其趴著玩,避免長時間的仰臥。
寶寶應平均每天趴著的時間是90 分鐘,這段時間可分為許多個短暫的俯臥時間段,如從每次3~5 分鐘開始,逐漸延長時間。趴著玩時可以選擇在堅固的表面上進行,例如舖有地毯的地板上或者在地板上的活動墊上。
寶寶還不能抬頭時,可試試以下活動:
1.在寶寶視野範圍內,將玩具放在在寶寶頭的兩側,這樣可以使寶寶學會在左右兩個方向轉動頭部,並且還能讓寶寶看到有趣的東西。
2.使寶寶的胸部壓在捲筒餐巾紙、軟墊或家長的膝蓋上,這樣可使寶寶感覺更舒適。此外,還能增強寶寶上半身的力量和頭部控制能力。
3.家長仰面躺著,將寶寶放在自己的胸部,這樣可使寶寶在安全且舒坦的位置發育腦部控制能力,並增強上半身的力量。
當寶寶能夠抬起頭,用前臂支撐身體時,可試試以下活動:
1.在寶寶旁邊用鏡子、玩具鼓勵寶寶移動重心和抓東西。這樣可以增強寶寶的臂、手和背部肌肉的力度,有助於寶寶進行坐、滾和趴等動作。 2.家長俯臥,將一塊毯子披在背上,然後讓寶寶趴在自己的背上,讓寶寶拉下毯子。這個遊戲可以增強寶寶進行趴、坐和發育精細運動技能時所用肌肉的力度。此外,還對寶寶語言能力以及社交、心智技能的發育也有幫助。
孩子睡著的時候,要堅持仰臥的睡姿。
研究表明,在寶寶6個月後,始終保持仰躺的睡姿,有利於大幅降低嬰兒猝死綜合徵的風險。
千萬不要因為怕“壓扁”孩子的頭,而讓TA俯趴或側臥著睡!
孩子頭偏得厲害 建議及時就醫
如果孩子頭偏得厲害,該怎麼辦呢?
建議及早諮詢醫生的建議。睡偏頭雖然並不影響大腦發育,但有可能造成寶寶頭部和麵部發育不均衡。
這會影響寶寶眼睛和耳朵這種對稱器官應該具備的平衡發展,造成視力和聽力的不平衡發展,比如眼睛散光和聽力問題。
此外,頭骨不對稱不一定只是睡出來的,斜頸和顱縫早閉都有可能引起頭型異常,需要及時治療干預。
①斜頸:先天性不治療可能有永久性後果
就是俗稱的歪脖子,分先天性和後天性。後天性斜頸通常由SCM(胸鎖乳突肌)或斜方肌損傷、炎症,以及其他疾病引起,需要根據具體病因進行治療。
但更為常見的還是先天性斜頸(通常在出生後2-4週出現),主要由胸鎖乳突肌的肌肉纖維化引起,少數可由神經系統異常或骨異常導致,可出現家族遺傳。
有些先天性斜頸不治療後果是永久性的。可以帶小孩去醫院做專業的體格檢查和或影像學檢查,根據診斷結果做進一步的治療。
②顱縫早閉:同時影響頭型和大腦發育
顱縫,顧名思義是頭顱骨板之間的縫隙(不等同於囟門)。正常來說額縫通常在2歲時閉合,餘下的所有開放顱縫都在成年期顱面結束後閉合。如果顱縫過早閉合,則會限制顱骨垂直於受累骨縫方向的生長。
但是,大腦體積還在不斷增長呀,怎麼辦?沒辦法了,只能被迫“另闢蹊徑”。顱骨會平行於受累骨縫發生代償性生長,最終導致顱骨變形。
顱骨早閉不僅僅會影響頭型,還會嚴重影響大腦發育,導致寶寶出現發育遲緩、餵養困難、體重增長差、視覺聽覺和言語缺陷等問題。而顱骨早閉一般起病較早,需要手術治療,最佳時機是出生後8-12個月時。在此提醒各位家長,一定要定期帶寶寶去醫院體檢,及早發現和乾預。
推薦給孩子用矯型頭盔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