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醫多年,遇到過很多因幼兒急疹而手足無措的家長:
有的因為孩子持續高燒而繃緊神經,深夜跑來問我,孩子燒下去有無問題;
有的雖然意識到可能是幼兒急疹,卻因為遲遲等不到“熱退疹出”而心急如焚;
還有的是娃不止得過一次,隱隱擔憂自家孩子是不是哪裡不一樣…
今天就來講講幼兒急疹,希望能讓大家對這個病有更全面的了解。

幼兒急疹是自限性疾病
幼兒急疹,又稱“嬰兒玫瑰疹”,多見於2歲以下(特別是7-13月齡)的寶寶,是典型的病毒感染性疾病。
常見病因是人皰疹病毒6型(HHV-6)感染,其他有HHV-7、腸道病毒等。
HHV-6主要通過唾液傳播,在發達國家,約70%成人身上攜帶這種病毒。它的平均潛伏期也較長,可達9-10天。綜合以上因素,這病通常較難以預防。
不過家長也不需要過於擔心。幼兒急疹是一種良性、自限性疾病,很少出現並發症,也不需要抗病毒藥物治療。
在疾病早期可能出現熱性驚厥(發生率約為0~8%),但只要充分關注孩子的情況,做好相關的護理工作,不需要太驚慌。
幼兒急疹有可能得第2次嗎?
一般來說,引起“熱退疹出”表現的病毒主要是HHV-6,但有的時候,感染其他病毒(如HHV-7)後也可能出現“熱退疹出”的情況,因此有的孩子會遇到“第2次得幼兒急疹”的情況。
不過,可能歸可能,現實中得2次幼兒急疹的孩子還是很少見的。而且,就算碰到第二次也不用太擔心,和第一次一樣細心護理即可。家長把握不准也可以去兒科就診,診斷並不難。
如何識別幼兒急疹?
幼兒急疹通常有三個特徵:三日熱、精神好、熱退疹出。
三日熱:起病時持續發熱3-5天,體溫可≥40℃。
精神好:大多數寶寶的狀態良好,照樣吃喝睡玩。有可能會表現出疲倦、煩躁、不吃東西,這種情況一般較少。
熱退疹出:寶寶退燒後,脖子、胸口和肚子等部位會出現淡紅色或紅色斑(丘)疹,不癢,周圍有紅暈,壓一下會褪色,隨後擴散到臉上和四肢。通常24小時內出齊,3天內完全消退。
圖片來源:UpToDate
PS:以上僅為通常情況,而實際病程可能因寶寶的年齡和免疫功能而有所不同。
得了幼兒急疹家長可以做些什麼?
關於用不用退燒藥
通常來說,除非寶寶特別難受,否則不需要用藥。
給孩子服用退熱藥的目的在於減輕因發熱引起的不適感。
有些孩子體溫到39℃,卻仍舊很精神,或者睡得正香,這種情況下退熱藥就不是必需的。(沒有必要把孩子強行叫醒了服藥)
有些孩子體溫剛過38℃就可能出現頭痛、周身不適,這種情況下就可以給孩子服藥。(而不用等到38.5℃再行動)
所以,何時需要服用退熱藥,更重要的是針對具體“人”的情況(有沒有因為發燒感到不舒服),而不是糾結於體溫的數值。
關於要不要隔離
如果只是散發病例,一般認為沒有傳染性。
一旦退燒超過24小時,即便起了皮疹,也可以在經過醫生同意後回幼兒園,和其他孩子正常接觸。
關於家庭護理
1、發熱階段,可穿輕薄一點的衣服,或略微解開寶寶的衣服,讓其充分散熱,不要捂汗。
2、如果寶寶手腳冰涼,可以用溫水敷一敷手腳冰涼的部位,用手給寶寶搓搓手腳等,使肢端循環改善,手腳變暖才更容易散熱。
3、皮疹不用治療也會消退,無需用藥。如果寶寶想要撓,請剪短磨圓他的指甲。
4、鼓勵孩子多攝入液體。喝水、喝奶、喝稀釋的果汁,喝口服電解質溶液(補液鹽),甚至吃冰棍都可以。以孩子喜歡和接受為準,不要勉強。
5、讓寶寶多休息,但不要強迫睡覺,正常活動即可。
6、如果有任何您拿不准的狀況,如哮喘、嘔吐、腹瀉等,請立即送醫。
什麼情況需要就醫?
我明白,即便我把所有情況都列舉出來,家長還是會覺得很為難。
一是太多了記不住,二是不確定是不是。所以,姑且就先看以下三點吧:
1、口腔、直腸、耳或前額溫度≥40℃,反復發熱,持續超過3天;
2、發熱引起抽搐、熱性驚厥;
3、寶寶狀態欠佳,精神萎靡或易激惹,甚至出現腹瀉嘔吐等情況。
PS:如果3個月以下寶寶出現發熱,一定要認真分析原因,需立即就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