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好吧,可喜的是結果是好的,不過這個話題的4億多閱讀和上萬條討論,其中包含很多「和伴侶接吻、doi是否會感染幽門螺桿菌」的疑問,都充分說明了大家對幽門螺桿菌的恐懼和關注,拉架聊八卦我不在行,但說到幽門螺桿菌和腸胃疾病,那就是普外我的專業範疇了。
為什麼大家如此關注這個話題呢?因為幽門螺桿菌與胃癌和我們的生命健康密切相關,最近已被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列為「明確人類致癌物」,並且它的傳染率很高,全中國已有7億多人中招,可謂是「一人感染全家受害」,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健康。
那麼和伴侶接吻會不會感染幽門螺桿菌呢?答案是可能會,因為幽門螺桿菌就是通過口口傳播和口糞傳播的,唾液裡也會含有一定量的HP,但成年人不是幽門螺桿菌的易感人群,幼兒可能會更容易中招,情侶間少量的唾液交換或者共食共餐都不是幽門感染的主要傳染源。
感染了幽門螺桿菌早期大多沒什麼症狀,後期感染時間長了,會導致胃粘膜損害,慢慢出現胃炎的症狀,最明顯的就是口臭、反酸、噯氣、噁心或腹脹等症狀。
很多姑娘工作忙壓力大,即使出現感染或胃部疼痛的症狀可能也不會太在意,很多時候往往等到很嚴重了才去醫院看,沒事還好,如果有事往往都比較嚴重了。
所以今天六普外就和大家好好說說這個問題,感染幽門螺桿菌最嚴重的後果——胃癌,和其他胃部相關疾病的科普,相信也能讓大家對自己胃的這些小毛病有更多的關注和認識。

胃癌的流行病學特徵
國家癌症中心去年的數據顯示:我國胃癌的發病率為31.28/10萬人,位列所有腫瘤發病率的第2位,其中男性發病率是女性的2倍。胃癌的死亡率為22.04/10萬,在所有惡性腫瘤中排第3位。
胃癌的發生其實與地域性有很大的相關性,中國、日本、韓國這三個國家的胃癌能占到全世界2/3左右,按發病率來算,哥斯達黎加、日本和內蒙古是最高的,這可能與飲食有很大的關係。中國的發病率在中上水平,但畢竟14億人口擺在那,發病人口必然不低。
中國的胃癌發病率又以西北最高,東北、內蒙古、華東及沿海地區次之,西南和中南地帶最低。總體而言,北方發病率要高於南方,沿海又要高於內地。
西方國家現在很多地方胃癌的發病率已呈下降趨勢,而在我國,根據WHO預測,在未來20年,胃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目前在我國,每年約17萬人死於胃癌,其死亡率佔所有惡性腫瘤死亡的23.02%,居癌症死亡的第一位。
還有一點不容忽略,那就是癌症患者逐漸年輕化,胃癌也不例外。而且不管胃癌也好,腸癌也好,年紀越輕,病情往往越嚴重,大多數患者發現時都已經轉移得一塌糊塗了。
2009年12月,衛生部、中國抗癌協會等舉行的「攜手希望中國癌症防治科普宣傳胃癌專題月」上的一組數據顯示,19~35歲的青年胃癌發病率比30年前翻了一番。僅從2006年到2013年這7年時間裡,0~29歲人群的胃癌粗死亡率和年齡標化死亡率就分別增加了22.3%和16.2%,這不得不給大家敲響警鐘啊。


胃癌的高危因素
胃癌的發生是一個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是多步驟多階段的發展過程。長期暴露在某些因素中,得胃癌的概率還是會大得多。
- 遺傳因素
大約有5~10的胃癌有家族聚集傾向。直系家屬得胃癌的,家人患胃癌的風險要比別人高2~4倍,這方面涉及的原理可能比較複雜,也很難避免,就不多說了。
- 飲食環境因素
前面說了,胃癌的發病有明顯的地域因素,這就是飲食環境導致的。比如說有些地區的居民長期吃醃製的食品,硝酸鹽在胃內還原成亞硝酸鹽後與胺結合生成致癌物亞硝胺,促進胃癌的發生。
高鹽飲食可以破壞胃粘膜,增加Hp感染的風險,也是胃癌的一個高危因素。
工業發展導致的環境污染、缺乏新鮮蔬菜和水果攝入、吸煙、飲酒等對胃癌都有明確的促進作用。

- 感染因素
現在已經明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人類胃癌的I類致癌原。據統計,HP感染者患胃癌的危險性是無感染者的6倍以上。
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為56.22%(40%~90%),據保守估計,僅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人數就達到7.68億,幾乎是每兩個人裡就有一人被感染,儼然已成為一個關係到全社會的健康問題。另外一種是EBV病毒的感染也與胃癌的發生密切相關,但相對比較少見點。

常見胃病(胃潰瘍、胃炎、胃部息肉)以及致病因素
像胃潰瘍和胃炎,兩者在致病因素和發病機制上有許多共同點。

- 胃潰瘍
- 胃炎
胃炎主要有以下致病因素:1. 幽门螺杆菌感染,90%以上的慢性胃炎患者有幽门螺杆菌感染;2. 过冷或过热食物、粗糙食物,浓茶、浓咖啡、烈酒、辛辣刺激食物对胃黏膜的长期刺激;3. 吸烟是慢性胃炎的发病原因之一;4.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可破坏胃黏膜屏障;5.自身免疫疾病。
- 胃息肉
胃息肉目前病因不明,考虑还是遗传、药物、饮食、细菌等多方面的综合作用结果。


给年轻人的建议
胃癌的预后很差,进展期胃癌5年生存率往往低于50%,而有远处转移的IV期胃癌5年生存率更是不足5%,但早期胃癌的预后很好,经过正规治疗后,5年生存率能够超过90%。
因为胃癌早期大多数并没有什么明显的症状,除了胃镜检查很难发现,我国因为胃镜筛查做得不够好,导致胃癌病人具有诊断时早期胃癌比例小、晚期比例大、死亡率高和生存率低等特点。
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如今胃癌5年生存率仅提高了10%左右。而日本作为胃癌诊疗方面极为出色的国家,最大的原因不是他们的治疗有多出色,而是因为他们在胃癌筛查方面做得极为成功,胃镜筛查的普及,能及早发现早期胃癌,并予以规范化治疗,使日本胃癌患者的预后远优于其他国家。这是我们需要努力学习的地方。
现在年轻人都被房子和孩子压得喘不过气,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胃容易出现各种问题,而且因为忙,往往也不去看病,吃点胃药啥的糊弄糊弄就完事了。真的等哪一天扛不住了再去看,可能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机会了。
其實,要是胃經常不適,一個胃鏡真的能解決掉大多數問題、排除掉大部分胃癌隱患的。
如果胃鏡發現有胃炎和胃潰瘍,加做幽門螺桿菌測試,根據結果在醫生的指導下予以抗炎抗感染治療,如果發現有息肉,在胃鏡下切除,這些都能有效減少日後胃癌發生的概率。
而且就算不幸發現是腫瘤,也能在第一時間予以治療。就算是平時沒有胃病的健康人,過了40歲以後建議一兩年做一次胃鏡和腸鏡,能有效起到腫瘤篩查的作用。如果有家族遺傳史,更應該把篩查的年限提前。
胃部不適早就醫,及時在醫生指導下治療。胃鏡是個好東西,必要的話不要抗拒,而且年齡大了要主動去篩查。現在無痛胃鏡技術這麼成熟,患者幾乎感覺不到什麼不適。早期胃癌療效好,能篩查出來,及早手術,絕大多數都能達到臨床治癒的結果。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裡了,如果覺得科普內容還不錯或者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