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盲目地減肥嗎?
如果你覺得減肥一定要運動和控制飲食才可以瘦,堅持著自己的減肥方法,卻一直沒能有效果。但事實上,有專家提出,5個因素都會影響身材胖瘦,並不是所有人都一樣。
很多人感覺,明明非常努力的節食、運動,卻怎麼減肥都瘦不下來,喝涼水都胖。
科學家說過,肥胖也有可能是家庭基因導致,肥胖其實是內遺傳基因外飲食及生活習慣共同作用的結果。單純性肥胖的確具有遺傳傾向,遺傳因素對肥胖形成的作用約佔40%~80%,肥胖的父母常有肥胖的子女。
在同樣的飲食條件下,人與人之間肥胖發生情況卻不盡相同,腸道微生態環境應該是聯繫飲食與肥胖發生的關鍵環節。
腸道微生物是寄居於人腸道內微生物的統稱,可以看作是“被忽略的人類器官”。其數量超過人體細胞數量的10倍,所含的基因信息量是人體的100倍以上。
菌群與宿主之間,以及菌群、宿主與環境之間,形成了一個既互相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動態平衡微生態系統。
而肥胖呢,一部分原因為飲食習慣不健康,導致腸道微生物菌群混亂。近年來的很多研究也表明,腸道微生物與肥胖的發生密切相關。
這句話流傳了很久,但很多人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理:和夜晚天黑的時候相比,白天天亮的時候人體可以更有效地控制熱量。
吃了食物後,體內的血糖會升高,從而使胰島素分泌開始作用,促進細胞吸收血糖。
那麼多餘的血糖最終會轉換為脂肪,轉移到細胞內儲存。
若因為血糖不穩定,導致熱量利用不完全,又因為多坐少動、老化、運動量降低,皆會影響身體的消耗熱量。
多餘熱量被人體轉換為脂肪酸後,將會送進脂肪細胞儲存,進而導致肥胖。
腸道擔任營養吸收的重責,其機能及環境與我們人體的健康息息相關。
若排便不順,廢物無法排出,則會導致毒素廢物被身體反復吸收,直接影響健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