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糖尿病,一部分人會出現“三多一少”的症狀,
即多食、多飲、多尿和體重減輕。
其中,多尿是最常見的症狀。
很多醣尿病人大多會出現小便增多的現象。
也給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甚至有些糖尿病患者不敢喝水,怕老上廁所太麻煩。
但是不喝水也不好受,
糖尿病人就很糾結,應該怎麼辦,
是應該多喝水還是應該少喝水?
應該怎麼喝?
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1
糖尿病患者為什麼會出現小便增多,和喝水多有沒有關係?
糖尿病患者尿液多,是由於血液中過多的糖分引起的,
糖尿病患者無法有效的利用身體裡過多的糖分,
就會使糖分聚集在血液中,
這種高血糖水平的狀態就會促使人體處理多餘的糖分,
結果人體就通過尿液將多餘的糖分排出體外。
就出現了多尿,與喝水多少沒有關係。
2
糖尿病患者應不應該多喝水?
人體通過尿液排出糖的同時,也排出了大量的水分,人就會出現口渴的感覺。
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對人體也是有害的。
如果不及時補充水分,體內血液濃縮,血液粘度增加,
會增加血栓的風險,
比如腦血栓,心肌梗死,肺栓塞等。
體內水分減少,血糖進一步升高,增加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
比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血糖過高,人體就會從皮膚組織中吸收水分,使皮膚乾燥,瘙癢,增加皮膚感染的機會。
這也是很多醣尿病患者,容易出現毛囊炎,皮膚癤、癰的原因。
由於體內脫水不能夠及時補充,血液粘度增加,
會使遠端毛細血管缺血,缺氧,
引起肢體末端供血不足,導致糖尿病足的發生。
通過以上分析,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說,不僅不要少喝水,而且還要適當的多喝水。
普通人每天應該保持2000毫升的飲水量,
對於糖尿病患者還要多喝一些,
大量糖分從尿液排出,尿道成酸性環境,
容易增加泌尿系感染的機會,
通過大量喝水能降低泌尿系感染的機率。
血糖控制比較差的人,要改善口渴多尿的症狀,
應該要盡快降低血糖,使血糖平穩,口渴多尿的症狀也會明顯的減輕。
但是,也要根據病情,疾病的不同階段,病情不同對水的需求量不同。
1、對於血糖比較高,或者合併炎症、感染等情況,出現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病情,脫水比較嚴重,一天需要的液體量就會大大的增加,可能會增加到6000到8000毫升。
2、對於腎功能不全,心衰的病人飲水量就要受到限制。
腎功能不全,飲水量太大會加重腎臟負擔。
3、心功能不全的人,要每天計算液體的出入量,出量要大於入量,才能使水分排出體外,改善心臟功能。
喝水要選擇白開水,不要選擇其他任何飲品來替代。
要少量多次的喝,不要一次性喝太多,
一次性喝太多會使尿量明顯增多,增加低血糖的風險。
一般小便由黃色變成清白色就是水量足夠的表現。
總結一下,糖尿病人要適量的多喝水,
控制好血糖也是減輕症狀,緩解病情的重要手段,
病情不同,疾病階段不同飲水量不同,
喝水要喝白開水,少量多次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