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疏鬆症這個病幾乎人人都聽說過,這是一種以骨量低下,骨微細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生骨折為特徵的全身性骨病。
人體的骨骼好比一座大樓,有磚有水泥有樑柱,當磚和水泥不斷脫落,部分樑柱堪塌時,大樓就撐不住,逐漸變廢了。
大部分骨質疏鬆症,其實就是隨年齡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此時骨質的破壞速度超過建設或修復速度,這是老年人繞不過的檻,不能返老還童,就得接受骨質疏鬆的步步迫近。
另外遺傳、某些疾病及藥物、膳食結構不合理及不良的飲食習慣、長期的臥床制動也可以導致骨質流失,但除了衰老、遺傳因素外,其他原因的糾正是可以對改善已發生的骨質疏鬆起一些作用的。
活動時出現腰背酸痛或周身酸痛是骨質疏鬆初起時常見症狀,此後逐漸發展為持續性疼痛,坐站走的持久力在下降,疼痛進一步發展,會造成翻身,起坐及行走都有困難了。
此外,身高縮短和駝背也很常見。骨質疏鬆病人最擔心也是造成最大危害的,就是易於發生骨折,這是一種受輕微外力或日常活動非暴力下而發生的骨折,叫脆性骨折,就像餅乾易碎一樣。
腰椎骨折可能會改變腹部解剖結構,導致便秘、腹痛、腹脹、食慾減低和過早飽脹感等;胸椎壓縮性骨折會導致胸廓畸形,影響心肺功能。
發生過一次脆性骨折後再次發生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加。脆性骨折可能伴隨慢性疼痛、殘疾,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老年性骨質疏鬆既然是隨年齡增長必然發生的一種生理性退行性病變,那是否只能默默承受發生的一切。
要延緩發生速度,養生保健要怎麼做?
首先當然是補鈣了。
日常要多吃含鈣高的食物,例如:奶類(牛奶,羊奶等)、海帶、小蝦皮、紫菜、菜花、連皮蠶豆、骨頭加醋熬湯、精醋排骨、將魚炸酥後連骨吃,皆可提高鈣的含量。
還要吃促進鈣吸收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蛋黃、魚、肉及豆類等,配合適當曬太陽,可以促進對鈣的吸收。
含鋅較多的如牡蠣、粗糧、核桃、花生、西瓜子、一般蔬菜等也利於促進對鈣的吸收。
要克服骨質疏鬆老人運動會使關節疼痛加重及易跌倒骨折的心理焦慮,其實失重和製動更易導致骨質流失,相反骨骼處於受力狀態,可促使骨密度及骨量增加。
所以,活動鍛煉是可使血液中的鈣質更多地在骨骼內存留,提高骨的硬度,減少骨質疏鬆發生的。
適合做如下運動: 負重運動,舉重運動員骨量增加就很明顯; 姿勢鍛煉:如挺胸、放鬆肩膀、收下巴、收腹等,可改變不良身體姿態,減少駝背機率; 柔韌性鍛煉:可改善關節和肌肉功能,減少疼痛; 平衡鍛煉:如太極拳、單腿站、橫向走等,可減少跌倒風險。
當然,運動要循序漸進,逐步增加。運動場所要注意防滑。
同時要避免邊補邊漏情況的發生,服用利尿劑、甲狀腺補充劑、抗血凝藥物、異煙肼、抗癌藥、潑尼松等藥物要慎重,它們影響鈣質吸收。
抽煙、喝酒、喝濃茶、濃咖啡和含碳酸的飲料這些不良嗜好要戒除,這類行為已被證實可導致骨質疏鬆症狀加重。
郭建輝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中醫科 副主任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