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鴨脖子,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醬香鴨脖子、麻辣鴨脖子等是不少人最愛的零嘴。有網友更評價:吃香辣鴨脖簡直是一種生活享受,味蕾盛宴。
然而,網絡上卻還有流傳,鴨脖子上有淋巴組織,人經常吃會誘發淋巴癌?這一時間讓眾多人憂心忡忡,生怕自己會患上癌症,那這種說法到底有沒有科學依據?不妨來看一看。
鴨脖子有淋巴組織, 人吃多了會得淋巴癌?
鴨子的淋巴結如同人體的淋巴結一樣,其作用是過濾病原體,並不是排毒器官。宰殺鴨子時,沒有及時去除淋巴結中的病毒和病菌,那麼經過高溫烹飪也無法100%保證能殺滅所有的病原體,因此淋巴結存在安全隱患,盡量不要吃。
不過,鴨脖子和淋巴結是兩回事。淋巴結遍布於全身各個部位,只不過鴨脖中淋巴結較集中,吃鴨脖並不等於吃淋巴結,更加不會誘發癌症,所以大眾無需過分擔憂。
鴨脖真正的致癌物質是什麼?
如果要說吃鴨脖子有害健康、有致癌風險,那應該是因為它裡面可能含有過量的亞硝酸鹽。由於一些不良商家為能降低成本,製作鴨脖時加入硝酸鹽調味,能延長其保質期,維持其新鮮和紅潤,提升其賣相。
人如果長時間吃含亞硝酸鹽的鴨脖,亞硝酸鹽進入胃中可跟胺類相結合,生成一級致癌物亞硝胺,久而久之,便增加了罹患胃癌和食管癌的風險。
需警惕哪些含亞硝酸鹽的食物?
除了一些不符合添加劑添加標準的鴨脖子存在亞硝酸鹽超標風險,生活中還有這些食物,同樣是亞硝酸鹽“大戶”,日常飲食一定得謹慎對待:
01 放置時間太長的蔬菜
本身綠葉蔬菜中含硝酸鹽,放置時間太長,由於細菌作用或自身還原酶作用,促使硝酸鹽轉化成亞硝酸鹽,因此綠葉蔬菜不能存放時間太長,盡量做到現吃現買。
02 醃製時間短的鹹菜
食物醃製過程中可產生亞硝酸鹽,尤其是醃製後15天內亞硝酸鹽含量達到頂峰,之後慢慢下降,所以不能吃剛醃製幾天的鹹菜,至少需等20~30天以後。
03 熟肉製品
臘腸、熏肉和火腿腸等都屬於熟肉製品,在製作過程中添加太多亞硝酸鹽,其目的是改善口感,延長保質期,所以此類食物盡量少吃為妙。
04 烤焦的肉
用於燒烤的肉提前經過醃製,其中含硝酸鹽,硝酸鹽可還原成亞硝酸鹽,特別是烤焦的一部分亞硝酸鹽超標。
05 長時間熬煮的火鍋湯
因為火鍋中需煮加工肉類和蔬菜,煮的時間太長,亞硝酸鹽可溶解入火鍋湯中,從而升高亞硝酸鹽含量。
06 存放時間長的海鮮乾貨
小魚乾、蝦皮以及魷魚絲等,沒有正確儲存可產生蛋白質分解物,升高亞硝酸鹽含量。凡是散發出刺鼻味的海鮮乾貨都不能購買,說明亞硝酸鹽已超標。
經過以上了解,鴨脖會致癌的說法並不成立,但也不代表著可以不節制地吃,應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鴨脖,一周偶爾吃一兩次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