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片來源於網絡)
每年的春夏時節,陽光普照,晴空萬里,出去遠足、郊遊、爬山,是很多人喜歡的活動。但是有的朋友卻發現,曬一天太陽,傍晚回家感覺皮膚火辣辣,瘙癢難耐,有時候這種瘙癢在第二天也沒有好轉,甚至會持續一段時間,嚴重情況下還會影響我們夜間的睡眠質量。醫學上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光敏性皮膚病”。為什麼會得這種病?該如何預防?
👉什麼是光敏性皮膚病👈

(圖片來源於網絡)
只要暴露在足夠劑量紫外線下,所有人都有可能發生曬傷、曬黑、光老化等現象,但是部分人群對日光更為敏感,較低劑量紫外線或可見光照射即可使皮膚產生過敏的症狀,這種情況稱之為光敏性皮膚病。
👉三大類光敏性皮膚病有何不同👈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外源性光敏性皮膚病是一類接觸或服用某些可以引起光敏性皮炎的化學物質所導致,其中藥物是最常見的致病物質,此外還包括呋喃雙香豆素類、焦油類、食品添加劑、殺蟲劑等可以導致皮膚出現光敏反應的物質。
特發性光敏性皮膚病是一類由某些內源性化學物質與光線能量共同作用所致的皮膚病,包括多形性日光疹、慢性光化性皮炎、日光性蕁麻疹、痘瘡樣水皰病和光化性癢疹五種疾病,其中又以多形性日光疹發病率最高,日光性蕁麻疹發病率最低,而近年來慢性光化性皮炎的發病率則呈現出逐步上升的趨勢。
遺傳性光敏性皮膚病主要包括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遲發性皮膚卟啉病、著色性乾皮病等,其中紅細胞生成性原卟啉病屬於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疾病,因患者體內亞鐵螯合酶活性低下,大量原卟啉沉積於血漿及紅細胞中,導致體內的卟啉水平升高從而引起皮膚的光敏反應。
👉除了皮膚瘙癢,還有什麼表現👈

光敏性皮膚病有著不同的臨床表現,其中以多形性日光疹和慢性光化性皮炎常見。

(圖片來源於網絡)
多形性日光疹是暴露部位日曬後引起的特發性、獲得性、復發性、瘙癢性疾病,主要發生在青年女性,是臨床上最常見的光敏性皮膚病,見於所有種族,以淺膚色人群為主,常在春季和夏初發生,在接受相對強烈的日光照射後2小時至5天后發生,如未受到進一步日光照射,皮疹常於1~6天后自行退去。受累皮膚表現為多形性,可以是紅斑、丘疹、斑塊和水皰,但是大多數情況下每個病人常以一種皮疹為主要表現。
(圖片來源於網絡)
慢性光化性皮炎主要累及老年男性,是50歲以上患者中最常見的光敏性皮膚病,並且是對光線最為敏感的一種疾病。起病初期表現類似皮炎濕疹樣改變,當發展為慢性階段時,則主要表現為苔蘚樣改變。本病發病初期,春夏加劇,但病程較長後,一般無明顯季節性,常年反復發作,終年不愈。
👉如何診斷和預防👈
結合是否與日光照射相關,是否口服致敏性藥物、食物等病史即可初步診斷,若初步考慮不能排除光敏性皮膚病則需進一步完善相關檢查,如光激發實驗、光斑貼實驗;必要時完善病理活檢,排除其它系統疾病如係統性紅斑狼瘡等,可以閱讀蘭世亭既往科普文章:什麼皮膚病需要“切一塊肉”送病理診斷?
(圖片來源於網絡)
2、發病季節,盡可能減少光敏性食物的攝入或做好防曬;
3、針對某些光敏性皮膚病,可適當増強患者對日光的耐受性,如接受短時間的日光療法,但應避免烈日曝曬。

(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