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跑步能提高心肺功能,改善全身血液循環,而且也能愉悅身心,幫助釋放壓力。
然而,高強度的跑步、錯誤的跑步姿勢卻會傷害膝關節,使得膝關節過度損耗,甚至會誘發膝關節炎。
跑步時先後腳跟著地,雖然能增加腰椎活動度,不過地面會給腳踝和膝蓋帶來較強的衝擊力,增加膝關節負荷。
另外,跑步落腳時步子太重、步伐太大,同樣也會傷害膝關節,所以應掌握正確的跑步姿勢,減少膝關節損傷。
跑步時不能讓腳提前跟地面接觸,落腳點需維持在身體重心之內。先從比較小的步幅開始,起步後稍微前傾,使得步伐跟身體同時前進。
跑步時先讓腳後跟著地,然後快速以滾動的方式讓重心轉移到腳前掌;又或是讓腳中心或腳前掌著地。
上來就跑步而且持續時間長,可增加髕骨壓力,導致跑步後膝蓋痛,因此應採取循序漸進原則,做到量力而行。
跑步前沒有熱身,由於肌肉粘滯性比較大,關節潤滑度差,突然跑步易造成關節、肌肉以及韌帶損傷。
跑步前要有5~10分鐘的熱身,先原地踏步走或開合跳,使得肌肉和關節充分活動開,心肺功能有所提高,然後再投入真正的跑步中,能減少肌肉和關節損傷。
盡量選擇塑膠跑道或柏油路面。不能選擇太硬的水泥路,可增加膝蓋受力,導致膝關節受損。
選擇質地柔韌、輕便、鬆緊合適、鞋底軟硬適中的運動鞋跑步;穿寬鬆透氣性好的運動服。
需做5~10分鐘的拉伸,如壓腿,使得肌肉充分舒展和放鬆,去除積聚在肌肉中的乳酸,緩解疲勞感。
同時運動前後適當的補充水分,必要時需喝運動型飲料,有利於體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