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們的身體
有時會出現一些異常的小症狀
經常被人認為是一些疾病的先兆↓↓
那麼事實究竟是如何呢?
膝關節「咔咔響」
蹲下或站起來的時候,膝關節都會發出「咔咔」的響聲,是患了關節炎的信號嗎?
大多不是病!很多人都會經歷膝關節咔咔響這件事,也就是膝關節出現彈響。這種彈響與膝關節組織結構之間相互摩擦有關,也與膝關節腔壓力改變有關,既可能是正常的生理表現(生理性彈響),也可能是膝關節疾病甚至損傷的徵兆(病理性)。
如何判斷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
這種彈響發生於關節在靜止的條件下瞬間受力,而且並不會持續,且響後有輕鬆感,即感到十分痛快,因為響了以後關節腔內的負壓再次達到了平衡穩定。
病理性的彈響,主要是由於關節結構的非正常摩擦造成。由於關節的老化、退變,關節結構出現磨損,骨質增生,與關節軟組織形成撞擊等等,它的特點是彈響與活動有關,可能會持續地響,有碾壓的聲音,往往伴隨著疼痛甚至關節卡壓影響活動。
還有一種響聲與膝關節韌帶急性斷裂有關,多發生於劇烈運動時膝關節瞬間急性扭傷造成前交叉韌帶的急性斷裂。此外,籃球運動時急劇的彈跳的跟腱斷裂也會出現這種撕裂的響聲。
1 拒絕久坐,坐久了一定要起身適當活動; 2 不建議爬樓、爬山等傷膝的運動; 3 運動前充分熱身; 4 如有膝關節疾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游泳、腳踏車等運動; 5 中老年人每天走路活動6000步比較合適。所謂每天10000步,效果因人而異不必強求。
專家提醒 如果膝關節在咔咔響的同時伴隨著膝關節的疼痛、腫脹,那就說明可能是得病了。 像髕骨相關病變、骨關節病、半月板損傷等都可能出現彈響,需及時就診。
經常打「嗝」~~ 飯後經常打嗝是不是說明胃腸不好呢?
大多數沒啥事,特別頻繁的話要小心!
打嗝在醫學上分兩種:噯氣和呃逆。
噯氣一般是一個較長的聲音,是胃中氣體上升出咽喉所發出的聲響,其聲長而緩,俗稱“打飽嗝”、“飽嗝”;
呃逆即打嗝,指氣從胃中上逆,喉間頻頻作聲,聲音急而短促,是由橫膈膜痙攣收縮引起的,不受自己控制。
人為什麼會打嗝?
當膈肌等不自主地突然痙攣,導致聲門關閉,從而使氣流受阻,就會產生的一種特有的“嗝~”的聲音,頻率一般在每分鐘4~60次。
按呃逆發作的持續時間,一般可以將其分為3種: ❶暫時性呃逆:單發性或一過性,數分鐘~48小時以內。 ❷持久性呃逆:指超過2天以上的呃逆。 ❸ 頑固性呃逆:連續1個月打嗝而不能緩解的情況。
健康人打嗝可能是因為吃飯過快、過飽、“喝風”、情緒激動或吃辣、飲酒抽煙等引起的。
通常在幾分鐘至幾小時內停止,這種情況屬於正常現象。
1 小口喝水; 2 吞嚥麵包饅頭; 3 適當改變單一的飲食種類和習慣。
專家提醒 如果長期頻繁地噯氣,同時又有腹痛、腹脹、反酸、燒心等症狀,就要考慮可能有胃腸疾病了,比如反流性食管炎、幽門螺桿菌感染、胃炎、消化不良等。 而持續呃逆超過一兩天甚至更久都不自行停止,則要考慮一些神經系統疾病(如腦腫瘤、腦血管意外、腦炎、腦膜炎等)或者膈神經受刺激的可能(如食管癌、胸主動脈瘤、胸膜炎、心包炎、膈下膿腫、食管裂孔疝等)。
眼皮跳,「跳財」還是「跳災」 左眼跳財右眼跳災,是真的嗎?
眼皮跳和運氣無關!算不算病要看跳動的時間和程度。
眼皮跳的學名是“眼瞼痙攣”,是受眼眶匝肌和提上瞼肌這兩種肌肉影響的。

1 放鬆休息緩解壓力; 2 勿用眼疲勞; 3 適當口服B族維生素。
如果眼皮跳斷斷續續超過3個月,或範圍逐漸擴大到如嘴角等部位,或者跳的程度加重,導致眼睛逐漸睜不開,可能懷疑是神經疾病的先兆,如面肌痙攣、梅傑綜合症等。
專家提醒 有些眼皮跳的症狀早期可能不明顯,可表現為眼睛乾澀,或頻繁眨眼,有被誤診的可能。 所以如果經治療症狀不緩解,要警惕神經疾病的可能,及時就診。
總之
這三類小症狀在生活中非常常見
而且大多數都不算是疾病
所以大家不用過於擔心
但如果長期不緩解
或合併了其他的不適症狀
還是不要拖延及時就診
審核:邵逸夫醫院全科醫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