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也有過這樣的體驗:
很多人對這種情況都表示疑惑,年紀也不大,記憶力怎麼跟金魚似的,難道是老年癡呆症提前了?
別慌,今天小編和你說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臨時性斷片?這不是病!
不要擔心,經常性轉身就忘的情況不是健忘症,也不一定是老年癡呆前兆。
在心理學上,這種現像被叫做——門口效應。
門口效應是指人經過一扇門後,就會忘記一些事情,這扇門不一定是真的門,在任何場景轉換時都可能發生。
最常見的就是開門時的“斷片”,比如你準備上樓拿衣服,走到臥室一開門進去就忘了上樓來幹嘛。
還有一些是切換場景的“門”,比如是你設置好自己的密碼,切換個網站或APP,再回來時就想不起密碼是啥了~
除了上面這些情況,如果你在做事時被人打斷,門口效應也會出現:
這些情況都是因為場景的變化,中斷了我們的思維,形成短暫失憶。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門”會有這種神奇的效果,讓人瞬間失憶呢?
一扇門為什麼如此有魔力?
說簡單一點,就是你的“大腦太忙”了。
大腦每分每秒都在“處理”大量信息,它不可能“記住”所有的信息,就會及時刪除“舊信息”,騰出容量,優先處理新信息。
所以,在你路過一扇門,或者是被突發事件打斷後,新環境會使大腦自動刪減前面的舊記憶,讓你有更多的腦力處理新事件。
看到這裡,你可能好奇,這個跟喝酒斷片一樣嗎?
雖然都是斷片,但兩者之間存在著很大的區別。
喝酒斷片,是大腦裡負責記憶功能的海馬體被酒精麻痺,罷工了,才導致了“斷片”。
門口效應引起的斷片,是大腦自己刪減了部分信息才導致“失憶”的。
大腦自己刪減記憶聽起來有點嚇人,它也不是全然沒有好處。
“門口效應”並不一定是壞事
科學家發現,“門口效應”可以讓人們更加專注於當前正在做的事,不容易被其他信息所干擾。
門口效應具有重要的進化意義
“門口效應”可以讓大腦在面對新事物新環境時,有更快的反應能力,提高我們在陌生環境下的適應力,做到快速融入,獲得生存優勢。
利用“門口效應”,提高記憶力
當你需要記憶比較複雜的信息時,可以分別在兩個不同的環境進行記憶,這樣可以讓記憶效果更好。
所以,對待“門口效應”,我們不必過於緊張,平常心對待就好。
如果害怕門口效應會耽誤重要事件,那我們可以採取一些物理手段來幫助記憶。
最後,如果實在對抗不過“門口效應”,那就坦然接受~
跟我們的大腦和解,接受偶爾的放空失憶。不記得出門幹啥,那就隨便逛逛放空大腦,說不定看到宵夜攤你就想起來了~
如果是中老年人在生活中經常出現記憶力減退、容易忘事等現象,最好及時看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