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糖友為了控制好血糖,自作主張少吃一頓飯,特別是早餐,認為能省一頓藥,還認為不吃這樣血糖就不會上升了?
其實這是糖友對糖尿病的一種認識誤區!
有一項研究發現,不吃早餐的糖友,午餐和晚餐後的血糖反而會更高!以色列研究人員將平均有8年糖齡的人分成兩組,一組吃早餐,一組不吃,並觀察他們的全天血糖水平。
結果顯示,與吃早餐者相比,不吃早餐者的午餐後血糖、晚餐後血糖都較高,分別上升36.8%和26.6%。
有研究顯示,早餐為主餐的進食習慣與晚餐為主餐的飲食習慣相比,在同等熱量情況下,早餐為主對非糖尿病個體體重減輕更有利。
除早餐餐後血糖較高外,午餐後、晚餐後血糖均較低,全天餐後血糖總體水平早餐為主餐的個體更低。對糖友也是如此,全天胰島素用量更低,飢餓感更低。
同樣是一日三餐,早餐熱量佔全天熱量比越高,個體胰島素敏感性越高;而晚餐熱量比越高,胰島素敏感性越差。早餐熱量比達到25%~50%,對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最優。
早餐進食食物種類對全天血糖控制情況也有不同。有研究顯示,早餐高碳水化合物攝入(佔全天總熱量比25%~30%,碳水佔50%)與低碳水化合物(佔全天總熱量比15%~20%,碳水佔10%)比較,早餐後血糖較高,但全天平均血糖更低,次日空腹血糖更低。
一頓早餐若能囊括一份全穀類主食、一份蔬菜、一份水果、一個雞蛋,就是營養充足的優質早餐。而且,一餐混合的食物種類越多,對血糖的影響也就越小。
選擇全麥饅頭(花卷)、全麥麵包代替精加工麵粉類食物,選擇全麥片或煮玉米(煮白薯)等代替甜麥片、油條等。早餐的主食也可以是雜糧麵條。
營養早餐應該包含一些含粗纖維的蔬菜,和主食搭配著吃。因為一天中早餐後血糖最難控制,吃主食之前先吃幾口蔬菜,然後吃主食。
這種吃法速度慢,食物排空速度減慢,不至於在短時間內吸收大量的葡萄糖到血液當中,引起血糖升高。
例如糖友在吃麵條時,葉類的蔬菜可以是麵條的二倍,這樣就增加了飲食中的膳食纖維。
像現在夏天可以來個什錦拌菜(生菜、黃瓜、聖女果、紫甘藍),做起來簡單又方便!
營養早餐還包括一些口味呈酸性和含粗纖維的水果,但不宜空腹食用。較適合的水果,包括青蘋果、梨、橙子、柚子、草莓、藍莓、櫻桃等,可作為上午加餐時食用。
早餐必須有主食,但不能只吃主食,因為穀類食物飽得快、消化得也快,這時就需要蛋白質接替主食為人體提供熱能,讓早餐更“抗餓”,也能讓營養更全面。含蛋白質的食物消化速度慢,能在數小時內持續地釋放熱量,延長飽腹感。
“牛奶加雞蛋”一直被很多人奉為健康的早餐,並用其代替主食。這種搭配雖然含蛋白質很高,但卻缺少人體活動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人進食後蛋白質轉化為碳水化合物以供能,起不到蛋白質本身的功效。
所以早餐在喝牛奶吃雞蛋的同時,也不能缺少主食,應搭燕麥片、饅頭、包子等主食,以保證人體得到足夠的碳水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