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時節,美味荔枝秀色可餐,不少朋友都喜歡食用。那麼,糖友可以吃荔枝嗎?吃荔枝對控制血糖有什麼樣的影響?
荔枝的營養價值
荔枝與香蕉、龍眼、菠蘿並稱為“南國四大水果”。荔枝不但味道鮮美,而且營養豐富,富含葡萄糖、果糖、蛋白質、鉀和維生素C等。
對於普通人來說,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成年人每天吃200~350克水果較為適宜。按一顆荔枝20克來計算,大約10~17顆就可以了。
糖友吃荔枝對控制血糖有什麼影響
警惕高血糖
荔枝本身含糖量高,糖友食用後可能會引起血糖升高。另外,大量進食荔枝後,血糖可能會有短暫下降,但果糖最終還是會轉化為葡萄糖,從而升高血糖,造成血糖波動大。
小心“荔枝病”
進食大量荔枝可以引起以低血糖為特徵的“荔枝病”。荔枝含有高濃度果糖,大量果糖可以刺激胰島素分泌甚至於過度分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水平,從而誘發低血糖。
糖友吃荔枝,不僅可能會引起高血糖,也有可能會帶來低血糖風險,增加胰島B細胞負荷以及引起血糖波動,建議糖友慎吃荔枝。
糖友吃荔枝要注意什麼
荔枝的含糖量在18% 左右,屬於高糖水果,不推薦糖友作為日常水果。
如果實在忍不住,想嚐嚐鮮、解解饞,可以在血糖控制平穩(即血糖基本達標)的前提下少量食用,並註意以下問題:
注意食用時間,切勿睡前或空腹吃荔枝,最好是在兩餐之間食用。注意食用量,建議食用荔枝的量在80克(果肉)以內,遵循食物交換原則。一般一次4~5顆,還要細嚼慢嚥。在開始吃的時候還要測一下血糖,如果血糖比日常偏高可以吃2~3顆。

注射胰島素的糖尿病患者不可同時食用荔枝。
不吃未熟的荔枝和荔枝幹。
果皮帶綠的荔枝糖分低嗎
荔枝有300多種,很多荔枝的果皮並不是通體鮮豔的紅色。建議糖友最好根據荔枝品種來確定果皮顏色是否正常。

新鮮的荔枝果皮皸裂平坦有規則,手感緊緻而有彈性;也有些顏色發青的荔枝可能屬於光照不足或沒有熟透,最好不要吃。任何果實沒太熟的時候,都會存在糖少、酸多的現象,不僅口感酸澀,還會影響消化。
如何防治“荔枝病”
“荔枝病”其實是一種低血糖症。
2017年發表在《柳葉刀》雜誌上的研究報告清晰地解釋了荔枝引起低血糖的原因是荔枝中含有兩種降低血糖的毒素—α-亞甲環丙基甘氨酸和次甘氨酸A。
這兩種毒素可能是荔枝不僅會使人產生低血糖狀態,還把人體維持血糖穩定的糖異生途徑(非糖物質轉變為葡萄糖的過程)封閉了,甚至還能降低人體分解脂肪供應能量的能力,讓人體感覺全身發軟、頭暈眼花。嚴重情況下,還會對大腦產生不可逆轉的損害。好在這些毒素不會積累,過一段時間就會被身體代謝掉。
吃了荔枝之後,只要正常吃飯,及時獲取主食中的碳水化合物,就能有效避免低血糖反應。因此,千萬不要因為吃了荔枝之後得到很多醣分,就忽略掉一餐。

“荔枝病”的表現
輕者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冰冷、手抖、大量出汗,重者昏迷、抽搐,如不及時搶救還會導致死亡。此時如果能及時監測血糖,會發現血糖明顯下降。
“荔枝病”的處理
一旦出現上述症狀後,輕症者應在20分鐘內喝葡萄糖水,再吃100~200克碳水化合物;重症者應即刻撥打120急救電話,有條件的話建立靜脈通道、輸注葡萄糖並即刻測血糖,以最快的速度送醫院救治。
“荔枝病”的預防
有研究表明,健康人每日吃40~80顆荔枝有補益作用,只有在3餐進食量減少,又連續過量進食時才有可能會引起中毒性低血糖的“荔枝病”。因此,在一日三餐正常的前提下,適量攝入荔枝能有效預防“荔枝病”。
吃荔枝可以降血糖嗎
荔枝屬於高糖水果,用吃荔枝的方式降血糖並不靠譜,反而會加重糖尿病病情。主要原因有3個:
一是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多是體內分泌胰島素的內分泌系統出了問題,荔枝不是藥,解決不了胰島素分泌的問題。
二是過量進食荔枝會在較短時間內引起低血糖,但時間較長後,果糖還是會轉化成葡萄糖,使血糖不降反升。
三是60%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兼有血脂異常,而食用大量的果糖會引起血脂紊亂,造成惡性循環。
血糖控制達標的糖友可以適量吃荔枝。糖友千萬不要因為荔枝吃得過多可以導致低血糖而誤認為荔枝可以降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