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孩子蚊子包是這樣↓
有的孩子蚊子包卻是這樣↓
還有這樣和這樣↓
笑歸笑,心疼是真的心疼
為啥有的孩子要遭這罪?
是蚊子太毒了嗎?
還是孩子對蚊子過敏?
到底該怎麼辦?
不是蚊子太毒
而是孩子皮膚過敏了
這種現像在醫學上通常的說法是“蚊咬後大局部反應”,又稱“蚊咬綜合徵”。
這種的蚊子包也是發紅、發熱,發癢,但比普通蚊子包大得多,甚至能有拳頭大小。一般被咬之後數小時內就會出現,只需不到半天時間就會發展起來,且要3-10天才能消退。情況嚴重者(重度大局部反應)可能出現低燒和不適。
是碰到毒蚊子了嗎?
不是。這種情況和蚊子毒素強弱沒有關係,而是和過敏反應有關。孩子被蚊子叮咬後,機體對蚊子叮咬時分泌的蛋白質發生免疫應答,產生了“變態反應”。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會發生這樣的情況,嬰幼兒是高發人群。
長大了會好一點嗎?
通常會的。隨著孩子逐漸長大,被蚊子反复叮咬,身體會自然而然地脫敏,症狀相應也會減輕。除非是本身存在原發或繼發性的免疫缺陷,或者其他問題。
為什麼只有我家孩子會這樣?
研究顯示,蚊叮咬反應的面積、癢感及自我認為是否易招蚊蟲叮咬與免疫相關基因有所關聯。也就是說,蚊蟲叮咬後的大局部反應可能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孩子出現大局部反應,不妨問一下長輩,自己和隊友小時候是否也這樣。
孩子出現大局部反應
家長這樣處理
目前並無根治這種反應的方法,只能等待孩子長大自然脫敏。而當孩子被蚊子叮咬出現大局部反應時,家長可以嘗試以下幾種止癢方法:
-
洗:用肥皂和水清洗被咬部位,清除蚊子叮咬時殘留的物質。
-
敷:用冰袋冰敷10分鐘,間隔10分鐘後再敷直至緩解。
-
塗:外塗爐甘石洗劑或氧化鋅軟膏,或取一小勺小蘇打和水混合成糊劑,塗10分鐘後洗去。
注意,民間有流傳一些土方法,不但沒用反而可能有害,家長不要輕易嘗試:
×劃十字:一時劃一時爽,但不能長久緩解瘙癢;
× 塗口水:除了噁心沒有任何止癢效果;
× 塗蘆薈膠:心理安慰的作用更大,沒有實質效果;
× 塗碘伏:對止癢沒有任何實質性的幫助;
× 塗中草藥:不能止癢,還可能引起接觸性皮炎。
此外,“洗敷塗”也都是應對常規蚊蟲叮咬的方法,對付大局部反應效果可能不太理想。如果處理完還是很癢,或之前就嘗試過無效,直接採用以下兩種方法:
-
外用中效糖皮質激素乳膏,如丙酸氟替卡松乳膏、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一日2次,連用5-10日。
-
口服抗過敏藥,6月齡以上可用西替利嗪、地氯雷他定,2歲以上可用氯雷他定、左西替利嗪。曾經出現過大局部反應的孩子,在外出難以避免蚊蟲叮咬時,可預防性地先把藥吃上,來避免出現嚴重腫痛的情況。
需要求助醫生的情況
其實大多數蚊叮咬大局部反應可以居家處理,等待孩子自然恢復。但是也有幾種情況,出現時要及時就醫:
1、叮咬部位影響生活
咬在眼皮、嘴唇、手指、腳趾等部位,影響孩子看東西、吃東西等正常活動的,需要及時就醫,醫生會視情況給孩子開一些糖皮質激素藥來吃上幾天,幫助孩子盡快恢復正常生活。家長無需聞激素色變,短期用藥並不會發生諸如體重增加、面容改變等副作用。
2、疑似細菌性蜂窩織炎
細菌性蜂窩織炎是細菌經皮膚傷口入侵感染所致,是一種有可能造成嚴重後果的情況,需要就醫、用藥積極治療。很遺憾,目前沒有簡便的辦法能將蜂窩織炎與蚊蟲叮咬區別開來。所以,當孩子的情況讓您感到擔心,尤其是皮膚紅腫不斷變嚴重,孩子精神胃口也受影響變差時,別猶豫,及時尋求醫生幫助總是明智的。
對於疑似蜂窩織炎的情況,建議家長要重點關注兩點,做好記錄,以便醫生能更好地幫到您:
1、皮膚反應時間
從蚊叮咬到局部皮膚腫成饅頭,這段時間常為數小時,而蜂窩織炎的進展則要慢一些。
2、孩子的精神狀態
如果孩子精神狀況不佳,對玩耍的興趣下降,胃口遠不如平時,要記得向醫生提出來。
醫生媽媽說在後面
遇上蚊叮咬大局部反應不要驚慌,先止癢,應付不來找醫生。同時做好預防措施,如避開水草豐茂的地方、外出旅遊時提前口服抗過敏藥、合理使用含有效成分的驅蚊劑等。
*2月齡以上可使用含避蚊胺/派卡瑞丁的驅蚊劑,3歲以上可使用含檸檬桉油的驅蚊劑,塗抹時避開傷口、手掌和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