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癌症很可怕,其實血管病更可怕,腦血管疾病的致殘率,致死率非常高。
以最常見的動脈硬化為例,它所引發的冠心病與腦卒中,在全世界每年要吞噬掉800萬到1,000萬個鮮活的生命,而全世界每年喪生於癌症者大約500萬人,人數只有動脈硬化的一半。
血管遍布我們全身,如果血管健康的話,就能夠輸送氧和營養成分至全身,並清除身體代謝產物,保證身體的所有細胞維持正常的功能和作用。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快餐,高脂飲食,吸煙,熬夜,生活壓力大,“三高”疾病等因素作用下,加速血管斑塊形成,斑塊破潰形成血栓。
血栓會在身體各個部位形成,由於下肢血管離心臟較遠,位置較低,一般對血管缺血比較敏感,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當到了一定的年紀,腿腳開始變得不利索。
主要也和這些因素有關。
所以一旦有血栓形成,首先會表現在遠端的下肢血管。
1
所以,當我們的下肢出現這三種症狀時就要當心是否有血栓的情況。
第一、雙下肢出現麻木疼痛
主要表現為腿麻酸脹感,發涼,
有不少患者起初會誤以為這是一種關節疾病,而跑到骨科就診,其實它是血管發生了病變。
發病和冠心病的發病機制相似,
都是脂質沉積在血管內壁上,使血管硬化狹窄導致血流不暢,從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狀。
狹窄嚴重以後會出現間歇性跛行,
就是開始走路或走了一段路程以後,一般為數百米出現單側或者雙側腰酸腿疼,下肢麻木無力以至於破行。
需要坐下來休息片刻,以後症狀可以很快緩解或者消失。
當狹窄比較嚴重,會出現足部皮溫下降,
我們還可以觸摸足背上的足背動脈,會出現動脈搏動減弱或者消失,
如果進一步檢查可以做雙下肢動靜脈彩超,能夠進一步了解血管狹窄的程度。
第二、下肢出現腫脹
當靜脈出現血栓狹窄時,會出現一側肢體腫脹。
主要是和血管狹窄以後血液回流不暢,一些成分會通過血管壁到周圍組織,引起周圍組織水腫。
有些心功能不全或者腎功能不全的患者也會出現下肢水腫,
但是一般表現為雙側,
而靜脈血栓引起的水腫一般表現為一側下肢水腫。
第三、肢體無力
當腦部出現血栓的時候,會出現一側肢體無力,
主要是因為血栓堵塞了血液循環,使腦組織缺血缺氧,最終導致壞死。
導致大腦負責運動中樞的細胞無法將信息傳遞給身體的運動器官,從而引起一側肢體無力。
下肢靜脈血栓形成,同樣會出現肢體無力的症狀,也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2
預防血栓形成,我們應該怎樣做?
首先,要控制飲食加上體重控制。
少吃含飽和脂肪酸的肥肉和反含反式脂肪酸的糕點,甜點,加工食品等,
選擇低膽固醇,低飽和脂肪酸,低反式脂肪酸類型的食物,
減少鹽分攝取,多攝取全穀類製品,堅果
含有Ω3脂肪酸的深海魚類,蔬菜水果等。
控制好體重。
第二、堅持有氧運動
堅持有氧運動,不僅能健體強身,還能增強血管彈性,
坚持每日半小时的有氧运动,能够显著提高人体内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
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和特長選擇一兩項運動,長期堅持下去,
比如走路,騎自行車,打乒乓球,慢跑,游泳,爬樓梯及登山等。
第三、戒菸限酒,生活有規律不熬夜。
戒菸戒酒起居一定要有規律,要保證睡眠,不要熬夜。
第四、保持良好心態。
保持良好的心態,不要過於焦慮緊張,樂觀的心態有助於降低血管疾病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