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22℃的夏風
第六次拂過行人的臉龐
也就意味著又到了
一年一度的“減肥deadline”
少吃多運動是許多人深信不疑的減肥妙法,可是科學家發現,僅僅靠”管住嘴,邁開腿“還不能讓人變得苗條起來。
肥胖的背後其實有著更為複雜和深奧的生物學機理,我們吃下去的每日三餐,不僅提供了人體每日所需的能量,還養活了人體內大大小小的腸道微生物,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些微生物決定了我們機體的健康程度。
1
腸道菌群失調,即使不吃,也會變胖
當今社會上肥胖大流行,腸道菌群的失調才是罪魁禍首。大多數減肥的人認為,飢餓的時候人會先消耗糖、糖原,脂肪燃燒後就會瘦下來了,卻忽略了腸道菌群是調控我們“燃燒脂肪”基因的樞紐。
實驗發現,所有胖子體內都有致胖菌——陰溝腸桿菌,而這種細菌,在瘦子體內是很少見的。因此,腸道菌群失衡是造成肥胖的根源。

腸道菌群失衡時,人們就會特別想吃高糖高脂肪的垃圾食品。準確地說,不是你想吃,是你腸道裡面的細菌想吃。所以,貪吃不是你的錯,都是腸道菌群失調惹的禍。
2
腸道菌群健康,體重自然輕
通過膳食搭配,調控腸道菌群,讓一個患有染色體缺失肥胖的14歲小朋友,在不經過運動,也沒有其他藥物治療的情況下,體重得到了控制,並在之後的四年裡體重基本穩定。
對於不同的年齡段,不同的發育階段,人的營養需求量是不一樣的,但是對於這些菌群來說一定要給他們提供足夠的膳食纖維。

此外,發表於《自然》上的一項研究還顯示,腸道微生物可能在節食後體重反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而且他們已經找到了可能阻止這種情況發生的方法。
3
要減肥,腸道菌群告訴你怎麼吃
飲食是影響腸道菌群組成的最重要因素,不同的飲食結構,可以形成不同的菌群結構。膳食中供給的營養素與機體的需要兩者之間保持平衡。生活中,要注意膳食要多樣化。
現代營養學認為,合理膳食的食物構成,在每天膳食中應含有五類基本食物:
科研实验表明中国肥胖人群的肠道菌群组成显著异于正常人群,多形拟杆菌数量下降。近年来也有不少研究证实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可以帮助克服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