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經歷,早晨起床刷牙時看到牙膏泡沫夾帶著血絲,或刷牙後照鏡子時發現牙齦出血。
刷牙出血可大可小,如果只是偶爾發生,不必太過擔憂。但若經常發生牙齦出血,千萬別掉以輕心。因為牙齦出血也可能是健康拉警報的前兆,甚至可能是身體疾病所引起的。
在2015年,衛生部門抽樣17.2萬人進行了第四次全國口腔流行病學調查。結果發現,在35~44歲居民中,牙齦出血檢出率為87.4%。差不多十個人裡面有九個人牙齒出血啊!牙齒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提起牙齦出血很多人覺得單純是因為“上火”了,於是用西瓜霜、喝涼茶等方法清熱降火可這些方法卻時常沒有效果。牙齦出血究竟是因為什麼?
除了牙齦出血,牙齒還會出現疼痛、鬆動、牙齦炎症等問題,甚至會誘發或加重全身性疾病。所以牙齒的問題從來不是小問題。預防牙齦出血,我們又該怎麼做呢?
不同的疾病都可能導致牙齦出血的發生,常見的有以下幾種可能性:
牙周病
刷牙出血的最常見原因是患有牙周疾病,包括牙髓炎、牙周炎等。牙周疾病會導致牙齦水腫、牙齦內大量新生血管充血擴張、牙齒疼痛出血等症狀。
一旦受到刷牙或咀嚼等刺激,牙齦就可能會出血。如果沒有加以重視,嚴重時可能會出現紅腫、流膿、糜爛等情況,最終導致牙齒鬆動或者脫落。
牙結石
牙結石是一種附著在牙齒上的鈣化物質,而且往往會伴有口臭問題。牙結石是牙菌斑形成的,通常是因為日常生活中不注意口腔衛生,產生大量的細菌並附著於牙齒表面,加上清潔不到位而形成。長久下去會刺激牙齦引起牙齦出血,甚至引發各種口腔疾病。

激素變化
隨著人體週期的變化,內分泌也會隨之改變,導致體內各種激素發生變化。例如,女性在妊娠期的性激素和孕激素會突然提高,從而導致牙齦受到刺激,引發牙周炎症、牙齒出血等情況。
其他疾病
部分全身性疾病也會導致牙齦出血現象,如糖尿病、心血管疾病、血液疾病、肝腎功能異常等。這些疾病不僅會影響人的免疫功能,也可能會誘發牙齦出血問題。
所以,遇有原因不明的大範圍自發性牙齦出血時,最好及早到醫院檢查,以確定是否有其他血液系統或身體方面的疾病,及時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導致牙齦出血的原因很多,在防治牙齦出血時要注意下面幾點。
要尋找原因。牙齦出血是牙周疾病、全身疾病等在牙齦組織上的反映,若患者為全身健康狀況可疑的牙齦出血,必須特別重視,及時到醫院接受凝血、肝腎功能、血常規等檢查,並到消化科、血液科等相關科室就診,根據檢查結果儘早實施治療方法。
重視藥物因素。很多藥物可以引起牙齦出血,如阿司匹林、華法林、雙嘧達莫等,如果有長期服用抗凝血藥物或抗血小板藥物史,應當及時停用這些藥物。
如果是由於殘根、殘冠引起的牙齦出血,應拔除殘冠、殘根,以後鑲假牙;如果是製作不良的牙套或不良修復體導致的牙齦出血,應重新製作牙套或重補牙。
女性月經期、妊娠期要注意保持口腔衛生。通常在經期及妊娠期過後,牙齦出血就可明顯減輕。
牙齦出血多是由於牙周組織疾病所致。如果是大量牙垢、牙石導致的刺激出血(這種情況最常見),可到口腔科請醫生清潔牙齒,去除牙垢、牙石(其實就是洗牙,醫學上稱潔治、刮治),並口服抗生素1週,牙齦炎症會很快消除,出血隨即停止。
一般來講,即便不發生牙齦出血,也應半年到一年洗牙1次。
重視刷牙效果,徹底牙齒清潔,是進行菌斑自我控制的最有效保健措施,並可有效預防其他口腔疾病,用餐後、每晚睡覺前可使用牙線進行食物殘渣、牙齒鄰接面處的清潔,若牙縫較大,可應用牙縫刷予以清潔。
牙齦出血者,多食用新鮮蔬菜、水果,吸煙者要戒菸。
遇有突發的、原因不明的大範圍自發性牙齦出血時,應及早到醫院檢查,以便確定其是否存在血液系統疾病。尤其是要高度注意隱蔽的血液病,多方面查找原因並及時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