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經》中記載:“女子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發始白”,“男子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斑白”,說的是女子從四十二歲、男子四十八歲開始,陽氣漸衰,頭髮開始變白。
從這兩句話可以見得,古人早已認識到,長白髮是人體衰老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表現。
有研究表明:髮際線後移1厘米,看上去起碼老5歲。當M形髮際線變成U形時,和頭髮一起脫落的,還有信心。越來越多的80、90後已經一“脫”不復返了。
受養生思想、審美觀念的影響,一頭烏黑光澤的秀發一直是年輕活力的象徵。但隨著現代快節奏、高壓力、耗腦力的學習、工作和生活,越來越多的人發現自己早已未老先衰。
明明是意氣風發的中青年人,甚至還在求學中就成了白髮一族,或陷入髮際線焦慮。白髮、脫髮雖然不痛不癢,但對於形象的影響,讓人徒增煩惱、憂慮,最終導致惡性循環。
充盈與否與頭髮有緊密的關係。腎為一身之本,腎氣的盛衰與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進程密不可分,頭髮健康與否則是腎氣虛衰的外在表現。
而“發為血之餘”的說法,則認為血液充沛時,才能有餘力營養頭髮,使其潤澤烏亮,這與現代醫學對毛髮黑色素的生成有賴於毛根處的供血的觀點一致。
根據“肝藏血”的理論,血液的正常運營,以及貯藏、調節,與肝密切相關。肝功能正常,全身各臟器及毛髮才能得到血液的滋養。
肝主疏泄,當肝失疏泄時,氣機鬱結,就會導致氣血運行不暢,頭髮營養供應受阻。
此外,明代李中梓在《醫學必讀》中提出“乙癸同源,肝腎同治”。認為肝腎存在明確的母子相生關係,腎的健康旺盛可以促進肝發揮正常的生理功能,而肝的亢進可反過來損害腎的正常生理功能。因此,補益肝腎是治療白髮的立足點。
不要積累壓力,避免精神和心理壓力過大,注意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
保證睡眠質量和充足的睡眠時間,中醫認為晚上是休養生息的最佳時間段,又因為”發為血之餘“,所以,想要頭髮烏黑茂密,就要有好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