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說夏天,就是秋天冬天下雪天管他什麼天,只要孩子想吃,家長都可酌情適量給。吃個冰而已,難道還要擇黃道吉日?
當然,這樣的回答還是難以說服一部分家長。畢竟老祖宗都說了:
冰乃“寒涼”之物,吃了恐傷脾胃。尤其現在三伏天,更是一點都碰不得,搞不好是要被寒氣入侵的呀。
我們平時吃了冰涼的東西拉肚子,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喝了涼水拉肚子,吃了路邊的涼皮拉肚子,或者吃了其他冰涼的食物導致肚子不舒服,這些都不是因為食物太冰或太涼,而更可能是食物本身不衛生有致病菌,或是人體本身對這種食物過敏/不耐受。
如果孩子平時一吃冰的涼的食物就拉肚子,那要考慮孩子是否有“腸易激惹綜合徵”。這是一種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主要臨床表現為持續或間歇性的腹痛、腹瀉或便秘,發病原因多與腸道、飲食、和心理等因素相關。
冰涼的食物經過我們的口腔、食道,其實就已經暖化了,所謂的“寒氣”也壓根到不了胃里或子宮附近。而人是恆溫動物,有調節體溫的能力。吃了冰涼食物之後短時間內局部體溫會降低一點,但我們的血液循環也會很快將溫度恢復。
有一些時候,吃冰涼的食物反而會讓孩子舒服很多。
比如孩子生病期間,食慾下降但能接受冰凍的食物的時候,給孩子吃點冰棍、冰淇淋不僅可以提供能量,也能補充水分。
或者孩子發燒期間伴隨口腔皰疹或咽喉疼痛,冰棒或其他冰的食物也可緩解口腔及喉嚨的不適,同時也能暫時安撫孩子生病期間的煩躁情緒。
日常生活中,孩子心情低落或需要鼓勵的時候,一根甜滋滋的冰淇淋就能讓孩子原地起飛。試問,還有什麼比這更有助於維繫親子關係的呢?
冰淇淋、雪糕的主要成分是水,糖和脂肪,且游離糖含量較高,吃多會增加孩子發胖、牙齒齲坏的風險。有的路邊攤賣的冰涼食物衛生情況堪憂,也是需要特別警惕。
因為對於1歲以下的寶寶來說,奶才是他的主要營養來源,過多引入這一類零食並不利於其日常飲食均衡。而1歲以後孩子胃腸功能逐漸完善,喝牛奶或吃這類奶製品也相對不容易過敏或受細菌的侵擾。
只是不要為了一些莫須有的“寒涼”、“拉肚子”的概念,來剝奪孩子享受美食的權利,這樣對孩子不公平,也不利於親子和諧。
再說了,誰小的時候沒偷偷去小賣部買過冰淇淋呢?